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苏生诗歌冷藏库

-4℃

 
 
 

日志

 
 

月井下盘旋海之潮汐  

2009-11-25 18:55:04|  分类: 风之诗评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读高粱诗歌有感

          文/苏生

    我思故我在。冷峻,坚实。孤独而清醒的良马。看破,沉醉,青春之幻灭,巨大而深邃的阴影,笑对人世之豪迈,有爱,有恨,化于万物,又总能与群星的宫殿达成和解。高粱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真实的高粱,挟裹风暴的高粱,神奇的高粱。月井之下盘旋海的潮汐,感动,却无法转述。

    读高粱的这组诗,收获颇多,感慨颇多。读得最多的是这首《写照》。短短几行,却是含量巨大。物境与情境交融,意境深远。得遇诗人之笔,这个地域便活了,这一草一木便活了,这落日与山野也是活的。这落日下满山的草木便具有的象征意味,这荒凉而又宽广的世界是内心写照,“草木青春”和“山顶废墟”相对照。所有的青春的荒芜最终总会是沦为废墟。青春的幻灭,生命的虚无。透过冷峻的诗句,盘旋有海的巨澜。(“必然的结局:坚硬的星球早晚要脱掉一层层包装/没有人能够逃脱,走在青春幻灭的路上。《为你写诗》)

 




写照



这个地域就是我的写照:
野杏树、杂草和灌木丛顺着山势组成了广阔的世界
他们正值青春,围住了
落日照耀的山顶上绵延的废墟

 

 


 


    《为你写诗》抒怀彻底。“你”也许是指“一路同行的人”,也许是指“一个个陌生的自己”,也许是指“星辰间的众神”。不能消弭的孤独与生俱来,“月夜的清辉让我暗藏澎湃的大海/坚信有一条路从美到美”。很喜欢这样的抒情,我更认可“坚信”是反映出诗人的一种情怀,从美到美,只能是存在于想象中,而面对“时光的灰”,我迟疑了,心,一碎再碎,有了青春的幻灭感。月下独自面对一个个陌生的自己时,我被自己所震惊。于是,诗歌,便是诗人与星辰的宫殿达成和解的一种方式。这首诗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这首诗也可以看做是这一组诗的基调。所以我且试着命名为青春咏叹调。


    诗人善于为自己的内心找一个个出口。也许这个出口很小,比如:足够小足够慢的蜗牛,比如地上小圆洞里的蚯蚓,比如《夜行》里的萤火虫;也许这个出口会很大,比如下洼地,比如夜晚风中的高粱,比如井口。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出口,诗人通过深思,生成场景,投射出主观事物的形式与能量,妙笔生花,于平凡中见神奇。




    《蜗牛》和《蚯蚓》这两首咏物诗我读来饶有趣味。这类题材不好写,因为其太普通。诗人一定是对这些小动物详加研究。《蜗牛》以近乎手术刀似的层层解剖了一只蜗牛,诗人试图呈现给我们一个神奇的世界。“庞大的种群,却看不到它们的祖国/和我们在同一土地上,被忽略着生活”。诗人刻意于一个缓慢而弱的种族,“看来它生,就是为了被吃掉/昼伏夜出的小动物,最终从一种黑暗沉入/另一种黑暗”。神奇的句子,隐藏在平实的表达中。几丝感叹,有同情,也有哲思,写蜗牛,也写人,分明能看到大地上生活的我们。在《蚯蚓》中,诗人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技巧,用大门、环形山、茅草房和宫殿来形容圆洞、排泄物、地穴。“整天和它们在一起,我也不可能变得又细,又柔软”,(有几分童趣)从我的疑惑,到蚯蚓的疑惑,从蚯蚓的断裂,自己生如自己,到我的断裂,不能完整的收起,全篇里充满着比较的思考,从而得出:“一条蚯蚓在我的眼里它的存在/大于它自身的意义”。这样的诗句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夜行》里有远方的灯火,萤火虫,黑夜,我。萤火虫与我有形似也有神似,萤火虫有自己的灯火,我有眼睛,我们都被黑夜包围,都在黑夜里行走,内外俯察,我们都孤独,“但是我总是一个人 /仿佛所有的人/都在大地上走散”。


    下洼地是一个象征。下洼地甚至都不能特指某一地名,任何一个下洼的地方都可以是下洼地。然而,诗人心中的下洼地,是一个特定称谓。下洼地到底象征着什么?也许是我们的荒芜且“正值青春”的内心,也许是个梦,也许是一切。下洼地是美的,它平凡,宁静,神秘,透着某种隐秘的力量。也许它与诗人心灵相通,它真实存在,且与我们心灵相通。看过高粱好几篇描写下洼地的诗作,《在下洼地所见》、《不可能》写景优美,如诗如画,抒情气息淡而柔,内心宁静。“很多人走完一生,也没有走遍下洼地的丘陵”,言其广大,我可以从容思考一生的事情:家,村庄,爱与恨,自然美的下洼地丘陵,都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画卷。下洼地,是地有卷轴三千。这些文字读起来有梦幻般的美,它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且不谈这个通道背后的隐藏的波澜。




深陷于此,下洼地的人世
犹如草木更迭,荒草和枯枝无声地消失
看上去多么简单
如你所想那样
干净




    《洗井》是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内心?如何深入秘境?一开始描写了地面上我的平静生活的情景,当平静已成为习惯。因为一个小小的缘由,——井面上的树叶与灰尘,使我要打水洗井——并有深入井底的体验,这是超越平静生活的突发事件,我要下到井中,置身井中孤独带给我的陌生、神秘伴着清凉,使诗人消除了恐惧,寻找到秘境:


 


 


亲爱的,我看到井水之源——泉水汩汩的往外翻腾


像我压抑住的呼喊




    我们的内心便如同这口深井,在平凡的生活中你甚至觉察不到它。当我们在清理井面的灰尘与落叶时,当我们深入到井底——自己的内心时,我们才发现那汩汩的井水,如同我们不停呼喊的内心。我想,这便是《洗井》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口井,让我感受到高粱诗歌背后那盘旋着的海的潮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感动,无法转述。(《沉醉》、《晴朗的一日》等都是我钟爱的抒情诗,因评述较多,不再赘述。)






20091120日零点
  评论这张
 
阅读(7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