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搜集到了由中图读者俱乐部、北京华采博古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联合策划出版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大型精品画册。该画册集中再现了圆明园盛时景观,被业内专家称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展现圆明园盛时景观的精品艺术画册”。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连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这套四十景彩绘图,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在十二年(1747年)六月,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前后历时十一载有余,足见其成图之不易。
盛期的圆明园,除这40景之外,后来还增建了近10处园林风景群,长春园、绮春园也分别修建了二三十处风景群。三园共计约为百处景群,但昔日分景绘图者仅此40景而已,这就更加显示出这套彩图的重要历史价值。
《四十景图》彩绘本,是由著名宫廷画师,经实地描绘而后工笔精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其特点有三,一是此图仅绘一套,无他可求。二是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这在清宫同类彩图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三是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惟背景山势为写意)。因而它就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这套工笔彩画精品,不仅得到乾隆皇帝弘历的格外赏识,而且也为中华造园和绘画艺苑留下一束奇葩。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清末谭延闿语)。
19世纪20年代后期,安徽人程演生先生漫游欧陆时,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偶然见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不禁“叹为国工胜迹”,且因该图“在我国建筑外交上皆具有很大之痛史,尤非寻常书画名迹可比”,经他多方活动,终于请得馆主许可,由程先生“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后由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于1928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当时印刷的这套图册,既有图也有诗,保持了原图40对幅的原貌。虽然图幅大为缩小,而且是黑白色的,但中国人却是借助这40幅图,才又重新“结识”圆明园,真是可悲。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图片,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也曾上网查询,发现已有多处此类图片发布,但或尺寸小、或不完整、或带图片类病毒,往往不尽理想。所以,不揣重复,贴图于此。
一、涵虚朗鑑
二、汇芳书院
三、鸿慈永祐
四、方壶胜境
五、上下天光
六、蓬岛瑶台
七、杏花春馆
八、镂月开云
九、廓然大公
十、正大光明
十一、多稼如云
十二、山高水长
十三、日天林宇
十四、茹古涵今
十五、勤政亲贤
十六、北远山村
十七、曲院风荷
十八、月地云居
十九、坦坦荡荡
二十、天然图画
二十一、濂溪乐处
二十二、接秀山房
二十三、水木明瑟
二十四、四宜书室
二十五、碧桐书院
二十六、武陵春色
二十七、坐石临流
二十八、鱼跃鸢飞
二十九、映水兰香
三十、洞天深处
三十一、慈云普护
三十二、长春仙馆
三十三、万方安和
三十四、夹镜鸣琴
三十五、西峰秀色
三十六、别有洞天
三十七、澡身浴德
三十八、澹泊宁静
三十九、平湖秋月
四十、九洲清宴
凡四十幅。 这最后一幅,叫做“九洲清宴”,题词如下(原画册无):
九州清晏直北为几馀游息之所。棼橑纷接,鳞瓦参差。前临巨湖,渟泓演漾,周围支 纵横,旁达诸胜,仿佛浔阳九州者,九大瀛海环其外,兹境信若造物施设耶!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昔我皇考,宅是广居。旰食宵衣,左图右书。园林游观,以适几馀。岂薏廊庙,泉石是娱。
所志维何? 煌煌御书。九州清晏,皇心乃舒。肯构孰责,继序在予。业业兢兢,奉此遗模。
一念之间,敬肆攸殊。作狂作圣,系彼斯须。谓天可畏,屋漏与俱;谓民可畏,敢欺其愚?
六膳八珍,轫乎御厨。念彼沟壑,曷其饱诸。水榭山亭,天然画图。瞻彼茅檐,恫壑切肤。
慎终如始,前圣之谟。呜呼小子,毋渝厥初。
评论